索引號 : 文 號 : 無
主題分類: 發文單位: 無
名 稱: 咸寧高新區2024年法治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日期: 2025年01月14日
有效性: 發文日期:
2024年,咸寧高新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,按照黨中央關于法治建設工作部署和省、市工作要求,抓實抓細學法用法、普法宣傳、依法行政各項工作,凝心聚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園區。現將相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:
一、法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
(一)加強學習宣傳,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
1.突出政治理論,做到“領導帶頭學”。充分發揮領導干部“關鍵少數”的引領示范作用,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通過會議集中學、個人自主學、網絡課程學等方式全面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,并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、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,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意義,推動領導干部增強法律觀念、提升法治思維。
2.營造普法氛圍,做到“上下聯動學”。2024年為“八五”普法攻堅之年,高新區進一步推進“誰執法誰普法”普法責任制,結合“4·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”“美好生活·民法典相伴”“世界環境日”等主題,通過領導干部下沉企業宣講、聯合法院送法入企、邀請律師入企答疑等方式宣講法律知識20余次,增強企業職工遵紀守法、學法用法意識。
3.用好平臺載體,做到“結合實際學”。全體干部職工通過無紙化學法用法平臺,重點學習憲法、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法、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法律、民法典等網絡課程,參學率100%,確保掌握履行崗位職責中應知應會、密切相關的內容。將“國家“12·4”國家“12·4”國家“12·4”國家憲法日”融入支部主題黨日活動,黨員干部結合工作實際交流研討,自覺做憲法的遵守者、捍衛者。
(二)堅持依法行政,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
1.做好規范性文件清理。全面落實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、備案和清理制度。本年度根據工作需求共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4份,均依法依規完成了審批、公示、登記備案等程序。根據省、市工作要求,對行政規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并嚴格按照規定標準和格式歸集入庫,經清理后入庫的行政規范性文件21件。
2.完善法律顧問制度。按程序選聘素質過硬、能力精湛的律師團隊作為法律顧問,優化完善法律顧問服務制度,確保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運行。本年度,法律顧問審查各類合同文書、規范性文件等360份,出具法審意見148份,參與招商談判、項目評審、政策研討、問題協調等重大會議60余次,有效維護了行政決策的合法性、規范性。
3.落實政務信息公開。把政務信息公開作為聯系群眾、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,全年公開各類政務信息800余條,依申請公開4件,做到規范性文件、重大項目建設信息、重要會議、決策預公開等事項應公開盡公開。同時加強門戶網站建設,保證信息更新頻率,提升發布內容質量,嚴格遵守信息發布時效相關規定,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、參與權和監督權。
(三)完善法治機制,維護社會和諧穩定
1.建立風險隱患排查和矛盾糾紛調解聯動機制。推動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律師調解和司法調解有機銜接,形成“大調解”格局。今年以來,高新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共接待企業群眾咨詢570余次,為農民工討薪、工傷賠償、借款、婚姻家庭、交通事故100余件矛盾糾紛提供了免費法律服務,其中重點調處農民工欠薪糾紛10余起,有效維護園區穩定。
2.常態化深入開展企業“法治體檢”活動。組建“法治體檢”服務團隊,深入企業了解經營過程中的融資擔保、合同糾紛、債務糾紛等問題,從專業角度提出合規應對措施或合理化建議,促進企業健康發展。目前已對福人、三環、和樂等85家規上企業進行“法治體檢”,幫助企業解決問題30余個,為企業節約法律服務費用300余萬元,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。
3.成立離岸科創園公共法律服務聯絡處。將法律服務延伸至咸寧(武漢)離岸科創園,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、便捷的法律服務,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。咸寧(武漢)離岸科創園公共法律服務聯絡處自今年4月揭牌成立以來,已為入駐企業開展法治講堂2次,“法治體檢”11家,解答企業日常法律咨詢50余次。
二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
一是法治培訓的針對性有待加強。經過持續的學習教育,高新區黨員干部和企業職工夯實了法治知識基礎,強化了法治思維,但隨著實際工作中不斷出現新問題新挑戰,個體對于法律知識的需求已從單純了解一般法律知識向了解、掌握維權途徑、訴訟知識等多層次需求轉變,需要進一步加強法治培訓的針對性。
二是法律服務供給不足。園區內專業法律服務機構數量不夠多,服務范圍和服務質量難以滿足企業多樣化、定制化法律需求。 ? ??
三、2025年法治建設工作思路及重點工作計劃
2025年,咸寧高新區將在做好各項常態化法治建設的基礎上,也將進一步強化部門職責、加強統籌協調、形成工作合力,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一是嚴格依法行政。嚴格履行重大決策集體討論、專家論證、風險評估、合法性審查等法定程序,確保依法行政科學決策。在協調經濟發展與處理矛盾糾紛時,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,維護法治政府的良好形象。
二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。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堅持精準施策,強化服務質效,助力園區企業紓困解難,營造穩定、公平、公正、透明、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。
三是創新法治宣傳的形式。充分發揮“一網一微”等新媒體的宣傳作用,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法治宣傳形式和內容。